“新能源+儲能”作為未來能源革命的方向,兩者相互之間的重要性早已眾所周知。目前國內電力體制改革短期無法一步到位,不足以讓儲能的多元化收益模式在國內適用,寄希望于讓國家單獨為儲能出臺政策,既不理想也不現實。
在這個過渡時期,新能源只一味站在道德制高點,以“責任不在我”為由拒絕儲能,將來注定被電力系統(tǒng)邊緣化。電網如果短期內對新能源下手太狠,給一個不太可能完成的配比任務,則會扼殺新能源產業(yè)的未來,其實也不符合能源轉型的初衷。
不管從技術融合還是商業(yè)模式融合看,“新能源+儲能”都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有人形容現階段新能源與儲能的組合,就是瘸子和瞎子的組合。尤其儲能仍處于產業(yè)發(fā)展的初期,出于安全等綜合因素的考量,儲能還是“做加法”的階段,還沒有到“做減法”的時候,需要規(guī);瘉韼觼沓杀镜淖叩汀
有不少企業(yè)認為,儲能成本最合理的疏導方式還是要通過發(fā)電集團層面去解決。如果站在“光伏+儲能”一體化的角度去考慮,在光伏端,放開容配比、降低非技術成本等方面依然有很多空間可以挖掘。相比國外,中國新能源的非技術成本已占到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僅此一項算到度電電價上就至少有0.1元。
目前畸形的價格折射出畸形的供求關系、產業(yè)環(huán)境和信用缺失,新能源與儲能兩個本應緊密結合的事物,正被割裂開來,甚至互相抵牾!皟蓮埰ぁ爆F象既不利于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如何探索出一套可再生能源與儲能協(xié)同發(fā)展的支持政策或是商業(yè)模式,以調節(jié)的效果作為考核指標,讓新能源配置儲能的立足點從“滿足并網考核”逐步向“全生命周期回報”轉變。這樣既能穩(wěn)步實現儲能度電成本的降低,又能避免最低價中標對市場秩序的擾亂,值得所有相關參與者、決策者、管理者深思。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