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yè)也未能完全幸免。本報記者了解到,位于華中地區(qū)的某國有大型新能源公司去年擴大了光伏發(fā)電和風電站的投資規(guī)模,公司在主營業(yè)務的布局力度沒有放緩。但今年以來,這家企業(yè)歸集到財務公司的閑置資金也已多用于還貸。
“即使做了投資,也不是實業(yè)投資,而是金融投資,這種往往是短期的比較多一些。”宗良說。
上述太鋼集團財務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集團有財務公司,可以在銀行間市場做些短期投資增值,但今年整個市場收益率與往年相比都有明顯下降。
剪刀差持續(xù)擴大應當如何應對?盛松成認為,貨幣政策有效而有限,需要財政政策積極地配合。推行財政政策主要應在兩方面,分別是降低企業(yè)稅負與提高財政赤字率。
一枝獨秀的房貸能否持續(xù)
央行數據顯示,7月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4773億元,住房按揭貸款成了7月新增貸款的“中流砥柱”。從占比來看,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占新增貸款的比重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102%。此前該比值最高的時點為今年4月,當時比值為77%。
中國民生銀行(9.490, 0.18, 1.93%)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這表明當月以按揭貸款為主的零售貸款需求依然旺盛。
華泰證券(19.480, 0.39, 2.04%)宏觀研究員李超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居民加杠桿購房支撐了7月信貸增長,而基建貸款則快速下降。“今年以來,房地產和基建的雙輪驅動一直是新增人民幣貸款平均增速較高的主力,預計四季度財政投資會逐漸發(fā)力。”他說。
王劍表示,居民住房貸款目前維持在每月5000億元上下,波動小,但比往年要大,往年月均僅3000多億元。這主要是因為房價上漲,居民杠桿購房的力度加大。
嗅覺更為敏銳的民資實際早已有所察覺,以北京為例,國務院督察組5月份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四月,北京八成民間投資都投向了房地產。督察組對此認為,促進結構改革和轉型升級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交通銀行(5.840, 0.14, 2.46%)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分析認為,由于樓市高溫消退緩慢,即使多地祭出限購(蘇州已成為首個重啟限購的二線城市)、限貸政策,由于新舊政策轉換具有時滯性,7月房貸并未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幅環(huán)比僅小幅回落。居民與企業(yè)兩部門信貸需求結構的分化現象有所加劇。
隨著樓市調控重啟,在滬深、長三角等樓市新政帶動下,加上監(jiān)管圍繞去杠桿化,下一階段房貸的增長勢頭能否持續(xù)?房地產杠桿已經加到極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