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P2P金融與個人消費金融貸款最大的不同是用戶的不同,而用戶的不同,可能導致的風控管理就不同。傳統(tǒng)P2P金融的用戶主要是小微企業(yè)、個體工商戶,但個人消費金融則面向個人消費者。
與小微企業(yè)相比,個人消費者在幾個層面上的綜合風險更低
第一,消費金融依托消費場景,給借款客戶實際提供的是"商品"(車,手機)而非現(xiàn)金。消費金融機構和合作商戶進行現(xiàn)金結算。借款客戶的貸款目的更為明確且真實;
第二,對宏觀經濟依賴較小,尤其是現(xiàn)在隨著經濟發(fā)展速度下行,人民幣降息、貶值、美元生息所可能帶來的資本出逃引發(fā)的經濟不景氣;
第三,單筆借款額更低,更分散(3C筆均3000,二手車筆均60000);
第四,還款能力有保障(工資和利潤相比更為穩(wěn)定);
第五,長期來看更符合國家消費升級,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的經濟轉型步伐。
此外,在獲取用戶的方式、前置控制風險方面,個人消費金融顯然更優(yōu)。個人消費貸款是和消費場景相結合來獲取借款客戶的,在借款目的上,反欺詐審核就比P2P借貸更為先進。